1. 首页 > 词语大全

东北易帜_东北易帜的含义_东北易帜的意思_东北易帜组词

作者:方老师 更新时间:2024-09-23

 

基本信息

  • 拼音:dōng běi yì zhì
  • 注音:ㄉㄨㄥ ㄅㄟˇ 一ˋ ㄓˋ
  • 繁体:東北易幟

词语解释

  • 易帜是指1928年6月,奉系军阀张作霖被关东军死后,其子张学良接任东三省保安司令,并于同年12月29日宣布“易帜”,即地区从奉系军阀控制下转为南京国民领导下的一个行政区域,标志着中国在形式上的统一。这一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,不仅结束了奉系军阀对的统治,也加速了全国统一的进程。

近音词

  • 东边议制(dōng biān yì zhì)
  • 东壁遗志(dōng bì yí zhì)

近义词

  • 改旗易帜(gǎi qí yì zhì)
  • 换汤不换药(huàn tāng bù huàn yào)

反义词

  • 墨守成规(mò shǒu chéng guī)
  • 固步自封(gù bù zì fēng)

词语组词

  • (dōng běi):指中国的地区,包括辽宁、吉林和三省。
  • 易(yì):改变、更换。
  • 幡(fān):旗帜。
  • 易帜(yì zhì):更换旗帜,象征权力或立场的改变。

词语造句

. 1928年的易帜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,标志着奉系军阀的终结和南京国民的统一。 . 张学良在张作霖遇刺后,果断决定易帜,这一决策对当时的中国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。 . 易帜后,张学良积极与南京国民合作,推动地区的现代化建设,提升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。 . 尽管易帜在当时被视为一种进步,但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国主义对的进一步侵略,最终导致了九一八事变的发生。 . 易帜不仅是一次政治上的转变,也是人民心理上的一次重要调整,他们逐渐接受了新的和。

相关词

  • 张作霖(zhāng zuò lín):奉系军阀的首领,被关东军死。
  • 张学良(zhāng xué liáng):张作霖之子,接任东三省保安司令,宣布易帜。
  • 南京国民(nán jīng guó mín zhèng fǔ):1927年至1949年间,中国的主要。
  • 九一八事变(jiǔ yī bā shì biàn):1931年9月18日,关东军袭击沈阳,引发全面侵华战争。
  • 奉系军阀(fèng xì jūn fá):以张作霖为首的军阀势力,主要控制地区。

历史背景

1928年6月4日,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返回沈阳途中,被关东军预埋的弹死。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中国,也使奉系军阀陷入了混乱。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迅速接过了的权力,担任东三省保安司令。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,张学良意识到奉系军阀难以独立生存,决定与南京国民合作,实现易帜。 同年12月29日,张学良、张作相、万福麟等军政领导人发表通电,宣布正式易帜,服从南京国民的领导。1929年1月7日,成立了以张学良为的政务委员会,标志着正式纳入国民的管辖范围。

影响与意义

易帜不仅结束了奉系军阀对的长期统治,也加速了中国在形式上的统一。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: . 政治统一:易帜使得南京国民在名义上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,增强了国民的权威。 . 整合:军队的加入壮大了国民的力量,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。 . 经济合作:地区的资源丰富,易帜后,南京国民得以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,促进了的经济发展。 . 国际影响:易帜表明中国内部的分裂局面有所缓解,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心和支持。 然而,易帜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。例如,国主义对的野心并未因此减弱,反而加剧了其侵略行为,最终导致了九一八事变的发生。此外,易帜后的势依然复杂,地方势力与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