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词语大全

邦伯_邦伯的含义_邦伯的意思_邦伯组词

作者:方老师 更新时间:2024-10-03

 

基本信息

  • 拼音:bāng bó
  • 注音:ㄅㄤ ㄅㄛˊ

词语解释

“邦伯”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,主要用来指称一方诸侯之长或一州的长官。具体解释如下: . 州牧:古代用以称一方诸侯之长。《书·召诰》中有记载:“命庶殷侯甸男邦伯。”孔传解释说:“邦伯,方伯,即州牧也。”后世因此称刺史、知州等一州的长官为邦伯。 . 地方长官:泛指各地方的长官。《书经·盘庚下》中提到:“呜呼!邦伯、师长、百执事之人,皆尚隐哉!”唐代诗人元结在《同元使君舂陵行》序中也写道:“得结辈十数公,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,万物吐气,天下小安可待矣。”

引证解释

  • 《书·召诰》:“命庶殷侯甸男邦伯。”孔传:“邦伯,方伯,即州牧也。”
  • 《书经·盘庚下》:“呜呼!邦伯、师长、百执事之人,皆尚隐哉!”
  • 《唐诗纪事·卷二二·元结》:“得结辈十数公,落落参错天下,为邦伯,万物吐气,天下少安可待矣。”

近音词

  • 谤勃(bàng bó)

近义词

  • 方伯:古代称一方诸侯之长或一州的长官。
  • 州牧:古代地方行政长官,相当于现代的。

反义词

  • 庶民:普通,与地方长官相对。

词语组词

  • 邦伯:地方长官
  • 邦伯府:地方长官的官署
  • 邦伯令:地方长官的命令
  • 邦伯治:地方长官的治理

词语造句

. 古代的邦伯不仅是地方的行政长官,还承担着维护地方治安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。 . 在唐代,许多文人如元结等人都曾担任过邦伯,他们不仅治理有方,还留下了诸多文学作品。 . 宋代的陈师道在《寄州杜侍郎》诗中,表达了对杜侍郎作为邦伯的敬仰之情。 . 古代的邦伯往往由皇亲自任命,他们在地方上的权力非常大,可以决定地方的许多重大事务。 . 在《书经·盘庚下》中,邦伯、师长和百执事之人被要求共同努力,以实现的稳定和发展。

相关词

  • 方伯:古代称一方诸侯之长或一州的长官。
  • 州牧:古代地方行政长官,相当于现代的。
  • 刺史:古代地方行政长官,负责监察地方官员。
  • 知州:宋代以后的地方行政长官,负责一州的政务。
  • 诸侯:古代分封制下的地方统治者,拥有一定的自治权。

文化背景

“邦伯”这一词汇在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。古代中国的政治中,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,地方长官的选拔和管理是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邦伯作为地方长官,不仅要负责地方的行政管理,还要维护地方的治安,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,确保政令的畅通。因此,邦伯的选择和任用历来受到。

历史沿革

  • 先秦时期:邦伯主要指一方诸侯之长,是地方的最高统治者。
  • 汉代:邦伯逐渐演变为州牧,负责一个州的行政事务。
  • 唐代:邦伯的称呼更加广泛,包括刺史、知州等地方长官。
  • 宋代:邦伯的职能进一步明确,知州成为主要的地方行政长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