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词语大全

梆锣_梆锣的含义_梆锣的意思_梆锣组词

作者:方老师 更新时间:2024-08-01

 

基本信息

  • 拼音:bāng luó
  • 注音:ㄅㄤ ㄌㄨㄛˊ
  • 繁体:梆鑼

词语解释

“梆锣”是指传统中国音乐中使用的两种打击乐器——梆子和铜锣的组合。这两种乐器在中国古代常被用来报更,即夜间巡夜时通过敲击梆子和铜锣来报告时间,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。梆子是一种木制或竹制的小鼓,敲击时发出清脆的声音;铜锣则是一种金属制成的大圆盘,敲击时声音洪亮,能远距离传播。

历史与文化背景

在中国古代,梆锣不仅是报更的工具,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。例如,在清代,黄六鸿的《福惠全书·保甲·守御救援》中提到:“每晚各街拨派户丁五人,持梆锣器械,往来巡逻,按更次鸣锣敲梆,直至天明。”这表明梆锣在维护社区安全、防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此外,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四回也有描述:“可奈墙外是梆锣聒噪,堂上是人语喧哗,再也莫想睡得稳。”这里不仅展示了梆锣作为报更工具的功能,还反映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。

近音词

  • 傍落(bàng luò):意为靠近地面或水面,形容物体的位置较低。
  • 蚌螺(bàng luó):指一种水生软体动物,壳呈螺旋形,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。
  • 蚌蠃(bàng luǒ):指一种贝类动物,通常指牡蛎。
  • 傍落(bàng luò):重复项,同上。

近义词

  • 报更:指夜间报时的行为,与“梆锣”功能相似。
  • 巡夜:夜间巡逻,确保安全。

反义词

  • 白日:指白天,与夜间报更相对。
  • 安静:指没有声音,与“梆锣”的喧闹声相对。

词语组词

  • 梆锣报更
  • 梆锣巡逻
  • 梆锣声
  • 梆锣队
  • 梆锣手

词语造句

. 古代的梆锣手每到夜晚就会敲响梆锣,提醒居民注意安全。 . 在《福惠全书》中,黄六鸿详细描述了如何组织梆锣队进行夜间巡逻。 . 尽管现代科技已经取代了许多传统工具,但梆锣的声音依然在某些地方保留着文化的意义。 . 老李是村里的梆锣手,每晚他都会准时敲响梆锣,提醒大家注意防火防盗。 . 在古代,梆锣不仅是报更的工具,还象征着社区的团结和秩序。

相关词

  • 梆子:木制或竹制的小鼓,常与铜锣一起使用。
  • 铜锣:金属制成的大圆盘,敲击时声音洪亮。
  • 报更:夜间报时的行为。
  • 巡夜:夜间巡逻,确保安全。
  • 守夜:夜间值班,保持警惕。
  • 更夫:负责夜间报更的人。
  • 更楼:古代用于报更的高台建筑。 梆锣作为一种传统的报更工具,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它不仅帮助人们在夜间保持警觉,防止和其他不安全事件的发生,还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,象征着社区的团结和秩序。虽然现代社会已经很少见到梆锣的身影,但在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中,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,感受那份古老而独特的韵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