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词语大全

不寒而栗_不寒而栗的含义_不寒而栗的意思_不寒而栗组词

作者:方老师 更新时间:2024-09-01

 

拼音

  • 拼音:bù hán ér lì
  • 注音:ㄅㄨˋ ㄏㄢˊ ㄦˊ ㄌ一ˋ

解释

“不寒而栗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为虽然没有寒冷的感觉却感到害怕得发抖。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惧或紧张时的表现,即使周围环境并不寒冷,身体也会因为内心的恐惧而颤抖。它最早出现在《汉书·义纵传》中:“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,郡中不寒而栗。”描述了当时人们因听到大量杀戮的消息而感到极度恐惧的情景。

近音词

  • 不寒而栗(bù hán ér lì)

近义词

  • 毛骨悚然:形容非常害怕的样子,使人感到全身汗毛直立。
  • 战战兢兢:形容非常小心谨慎,生怕出错的样子。
  • 胆战心惊:形容非常害怕,心里十分紧张。
  • 心惊胆跳:形容非常害怕,心跳加速。

反义词

  • 泰然自若:形容在紧急情况下仍能保持镇定,不慌不忙。
  • 从容不迫:形容做事有条不紊,不急不躁。
  • 处变不惊:形容在突然变化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冷静,不慌乱。

词语组词

  • 不寒:不冷。
  • :连词,表示并列关系。
  • :颤抖,哆嗦。

词语造句

. 当他看到那张恐怖的面具时,全身不寒而栗,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控制着他。 . 在黑暗的森林里,每一声风吹草动都让他不寒而栗,仿佛有什么不祥的事情即将发生。 . 听完那个恐怖的故事后,她躺在床上,不寒而栗,一夜未眠。 . 看到那些惨烈的战争画面,我不寒而栗,心中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。 . 面对突如其来的难,尽管周围的人们都在哭泣,但他依然不寒而栗,不知所措。

相关词

  • 恐惧:害怕,畏惧。
  • 紧张:精神或身体处于高度警觉状态。
  • 惊恐:突然感到非常害怕。
  • 颤抖:因害怕、寒冷等原因身体不由自主地抖动。
  • 战栗:因恐惧、寒冷等原因身体剧烈抖动。

成语典故

“不寒而栗”最早见于《汉书·义纵传》,原文为:“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,郡中不寒而栗。”描述了当时义纵在任期间,因为严厉的治政手段,使得整个郡县的在听到大量杀戮的消息后,即使天气并不寒冷,也感到极度的恐惧和不安。后来,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人在极度恐惧或紧张时的表现,即使外界环境并不寒冷,身体也会因为内心的恐惧而颤抖。

文学作品中的应用

在古代文学作品中,“不寒而栗”常常被用来描绘人物在面对恐怖或危险情境时的心理状态。例如,在《聊斋志异》中,作者蒲松龄就多次使用这一成语来增强故事的恐怖氛围。如《马介甫》篇中写道:“大人面若冰霜,比到寝门,遂有不可问之处。岂果脂粉之气,不势而威?胡乃肮脏之身,不寒而栗?”这段文字通过描写主人公在面对冰冷无情的官府时的恐惧心情,进一步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感和恐怖感。

现代应用

在现代汉语中,“不寒而栗”仍然被广泛使用,尤其是在文学创作、新闻报道和日常口语中。例如,记者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目击者在看到犯罪现场后的反应,或者小说家会用这个词来描写主人公在面对未知危险时的心理状态。无论是在哪种语境中,这个词都能准确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恐惧感,使读者或听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描述对象的情感状态。